Introduction - What is Handbell Music?

簡介 - 甚麼是手鈴音樂?

甚麼是手鈴音樂?

手鈴音樂起源於英國一百多年的教堂鐘樓音樂。 它是為方便作曲而產生的樂器,後來以其獨特的演奏技巧發展成為一種新的表演藝術形式。 一整套手鈴由各種不同音高的手鈴組成,每個手鈴都可以看作是鍵盤上的一個鍵。 手鈴的叮噹聲帶給人們聖誕節的歡樂。

演奏手鈴曲需要演奏者相互配合,而且每一位演奏者都同等重要。 手鈴表演為觀眾提供的不僅僅是美妙的音樂,還有機會見證擊鼓者之間令人嘆為觀止的合作。 雖然舞台上站著一個團隊,但他們總是像演奏一件樂器一樣表演。 任何獨奏者都無法享受到從集體演奏中獲得的滿足感。

因此,手鈴訓練不應只注重個人表演技巧,培養團隊精神是另一個重要因素。 每個敲鐘人都應該認識到他們的鈴鐺在他們演奏的音樂中的作用。 出色的表演是通過每個表演者的眼睛、大腦、手和耳朵的協調來實現的。 與學習其他樂器一樣,學習手鈴可以幫助提高人的修養,同時培養他們的耐心,提高專注力和傾聽的意願。 這些特徵對於為孩子的進一步發展做好準備是無價的。


香港手鈴的歷史
手鈴在香港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一位美國美南浸信會傳教士Ralph Yoars先生。 受國際傳道會委任,在香港浸會大學任助理教授,開始在香港從事音樂教育及宣傳工作。 70年代初,Yoars先生將第一套三八度手鈴帶到大學,用於音樂教學和課外活動。 可以說,香港手鈴的發展始於香港浸會大學的手鈴合唱團。 除了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教育學院的手鈴合唱團外,香港還有獨立的手鈴表演隊,例如Gloves Handbell。 在香港,隨著政府推動優質教育,近年不少中小學在教育局撥款下成立了自己的手鈴隊。 另一方面,香港手鈴學院自成立以來,一直積極推動樂器在本地的發展。 我們見證了新的手鈴隊的成功,以及越來越多的由學校和教堂組織的各種手鈴、手鈴和鈴板隊。 2006年,學院舉辦首屆香港手鈴節暨學校手鈴比賽。 通過交流和學習,香港鈴音的演奏水平更上一層樓。

手鈴是一種特殊的打擊樂器,需要團隊成員合作演奏。 這是一種需要高度協調的藝術形式。 手鈴樂器家族包括手鈴、手鈴、鈴盤和彩鈴。 其中以手鈴歷史最悠久,其他則是從手鈴發展而來的新形式樂器。

 

 

手鈴(2-7½ 八度)

手鈴的音域可達7.5個八度,聲音清脆悅耳。 手鈴的演奏技巧有很多種,不同的技巧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,創造出音樂的層次感。 Ring、plust、martellato、thumb damp and shake 都是主要的演奏技巧。 手鈴可以單獨演奏,也可以與其他樂器如小提琴、長笛、風琴、銅管五重奏甚至管弦樂隊一起演奏。 除了在團隊中表演外,它還可以由獨奏者或一小群人演奏。 手鈴是一種適合七歲以上兒童學習的樂器。

 

手鈴(2-6 個八度)

手鈴由鋁製成,通常為 6 個八度音階。 其編排和演奏方法與手鈴相似。 手鈴的聲音柔和而圓潤。 可單人演奏,也可合奏,豐富音樂的質感和層次。 手鈴重量輕,適合 6 歲以上兒童使用。 許多學校以手鈴開始他們的手鈴訓練。

 

Belleplate(2-5½ 八度)

Belleplate 是由英國人 Maurice Davies 發明的。 聲音和動作與手鈴非常相似。 Belleplate 由鋁製成,比手鈴更輕,更耐用,適合 5 歲以上的兒童學習。 通常,belleplate 的範圍是 3 個八度; 但在英國,一些喇叭板可以達到 5½ 個八度。

 

彩鈴系列 - 彩色手鈴和彩色編鐘

Color Handbells 和 Color Chimes 設計成不同的顏色,並在每個手鈴上標有名稱和音符數量。 五顏六色的手鈴和手鈴,讓學習的過程充滿趣味。 除了靈巧的設計和迷人的外觀,用它演奏動聽的歌曲也很容易。 彩鈴和彩鈴的範圍是8個音符(C5-C6)、20個音符(A4-E6,帶半音階)和13個音符(C5-C6,帶半音階),而僅適用於彩鈴。 彩色手鈴是3-4歲幼兒玩耍的最佳選擇。 對於4-6歲左右的年輕鈴聲愛好者來說,彩鈴是他們踏上鈴聲之旅的又一不錯選擇。